月份: 2013 年 4 月

注意血糖控制 糖尿病也可植牙(2013年4月24日Nownews)

2013年4月24日 21:27
記者周貝蘿/嘉義報導

糖尿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在如此醫學發達的現今,不管是先天遺傳,或是後天的新陳代謝失調,只要接受妥善的治療,再搭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飲食,患者也能過著一般人的正常生活,不過常遇見的問題是─糖尿病患者是否能接受植牙?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會招集人謝尚廷表示,牙齒的美觀、整齊與否,及能帶給我們身體的功用也是不容小覷,糖尿病患者植牙,風險比一般人高;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差,會影響傷口癒合,容易感染,若是給予消腫含類固醇用藥,也會使患者血糖升高;但在醫師建議評估下,血糖只要控制得當,降低風險,還是能植牙,而植牙手術時間短,骨頭若癒合得快,整個療程可在2-3個月完成,免除了美食當前,卻無福消受的遺憾。

隨著國人的飲食習慣改變,許多文明病隨之而來,雖然醫學發達,也日異見新,於此,不能僅仰賴醫學進步,注意日常生活是否規律,飲食是否正常,才能有健康的體態。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2013/04/24/11689-2929513.htm

研究:牙周病會延遲懷孕(2013年4月18日中央通訊社)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18日專電)印尼媒體引述1項西澳洲大學的研究指出,女性患有牙周病者是延遲受孕的原因之一。

「雅加達環球報」(Jakarta Globe)引述西澳洲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1項針對3416名孕婦進行的研究指出,有牙周病的女子要花上逾7個月的時間才能成功受孕,沒有牙周病的對照組婦女平均只要5個月時間就能成功受孕。

報導指出,「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歐洲學會」年會上曾出現類似的觀點,即牙周病會延遲女性懷孕2個月之久,研究建議想要懷孕的婦女應規律清潔牙齒。

西澳洲大學這項研究的對象大部分是年輕、亞裔族群的婦女。研究顯示,患有牙周病的非白人婦女,要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功受孕。

這項研究也考量包括吸煙、女子體重等各項因素。

研究指出,延遲女子懷孕的罪魁禍首是口腔細菌引發的發炎現象,這可能會對生殖系統組織造成影響。

主導研究的西澳洲大學生殖醫學教授哈特(Roger Hart)表示,這是研究確認牙周病是影響懷孕機率的原因之一。

哈特也提醒,口腔衛生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其中一環,婦女必須控制體重、戒煙、戒酒、攝取葉酸等,一旦婦女罹患牙周病,必須接受治療。

報導指出,先前已有研究證實牙周病與流產、早產有關。1020418

資料來源: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304180165-1.aspx

立委伶牙不利齒?七合一植牙術再造新契機(2013年4月13日NowNews)

2013年4月13日 15:4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平日事務繁忙、為民喉舌的立委們,牙齒健康情況普遍不佳,尤其吃飯時間不正常,開會還可能開到三更半夜,無法正常休息照三餐做口腔清潔,甚至牙齒疼痛時還無法分身找醫師看牙,直到來找牙醫師時通常已是牙齒疼痛,嚴重甚至牙齒輕微動搖……,現代人講求效率與成效,立委們又尤其注重隱私與形象,處理牙周病、甚至植牙醫療問題,牙醫師建議,術前必須停看聽、多比較,術後才能輕鬆又自在。

過去植牙失敗的案例時有所聞,但隨著科技與植牙技術越來越進步,植牙過程可以不需再心懷恐懼,疼痛度也能減輕到最低,ICOI國際口腔體醫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安全性的植牙過程,除了必須具備高科技的儀器精密檢查,還須配合牙醫師的豐富的醫療經驗及技術,藉由七合一的植牙技術相輔相成,可達到完善的判斷與最精準的醫療。

首先,植牙位置掌握精確,就能避開植體不慎植在骨質不佳之處,植牙成功率也會大大提高。目前新式幾乎無什麼痛感的雷射3D電腦定位植牙系統,就是運用3D電腦斷層進行手術模板的規劃,掌握植體規劃植入的最佳位置,可明確精準作定位,不僅可縮短病人於術中手術的時間,手術過程的安全性與術後的成功率都可有效大幅提升。

植牙的技術日新月異,七合一定位性人工植牙流程已開啟植牙新視界,從全口重建詳細規劃,透過3D電腦斷層掃描進行模板設計,徹底做好牙周病治療,然後預備假牙的製作,並在進行拔牙的同時,利用水雷射激光微創技術將上顎鼻竇的薄膜推高,並針對不足的牙骨床採取補骨措施,以確保手術過程中不致於誤傷神經與鼻竇,直接經由電腦斷層設計出的安全引導定位方式,安全且精準的將植體植入。

呂睿庭表示,植牙手術過程中最好隨時監看電腦導航系統,可更清楚掌握植牙位置、方向及深度,降低牙肉翻瓣的機率,並搭配雷射手術具滅菌、止血、縫合的特性,不僅省去傳統繁複的植牙流程,術後傷口小除了植體的腫脹感外,依患者療程複雜度不同,可有效降低疼痛度,相對發生術後感染機率也大幅降低,成功率相對提高。

植牙已趨向於安全、低疼痛的境界,但是仍有必須留意的適應症。牙醫師何擇榮表示,若是病人本身骨床條件不佳、骨質流失嚴重,仍然應按部就班先完成補骨過程,如果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為避免骨質癒合不良,術後應切實戒菸,而且,在進行全口重建、植牙手術前,最好先與醫師溝通清楚,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醫療判斷。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2013/04/13/11391-2925931.htm

 

牙齒土石流 都怪牙周病(2013年4月3日聯合新聞網)

2013/04/03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

案例1:40歲不到的胡小姐,擁有魔鬼般的身材,身為業務人員必須經常面對客戶,但有次她被一位老闆的秘書私下提醒:「妳的口腔氣味有一點重,要不要去看牙科?」隔幾天,她到牙科診所就診,醫師告訴她,口臭的原因來自牙周發炎。
案例2:周先生去年刷牙時,吐出來的牙膏泡沬總混合一些血漬,而且牙齦有些浮腫,但他不以為意,直到最近,他進食時,不時會覺得一陣牙齒痠軟,甚至疼痛。他在老婆的苦勸之下就醫,醫師說,如果再遲個半年,整排牙齒就要報銷了。

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保瑩指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40歲以上成年人中,有90%以上已出現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炎,但比起會讓人疼痛難耐的牙疼,許多民眾對於刷牙時會流血,歸罪於自己刷牙太用力,或把牙齦腫痛或有口臭症狀,以為是火氣大、睡眠不足而不以為意。

殊不知,一旦牙周炎或牙齦炎放著不管,這些會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就像「無聲的殺手」,會在口腔內不斷繁殖,進而破壞牙周組織,最後導致牙齦嚴重發炎、化膿、牙齒動搖,出現牙齒自然脫落或不得不拔除。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彥廷表示,造成牙周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抽菸、糖尿病、不良假牙、齒列不正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本身是否維持口腔清潔習慣。

他說,有的人刷牙時隨便刷幾下,長期下來,就會累積很多牙菌斑及牙結石,但由於牙齒外觀看起來與正常牙一樣,隨著年齡漸長,就會出現牙齦炎或牙周炎,若不及早就診改善,就會出現「牙科的土石流」,也就是牙根開始鬆動、甚至整排掉牙的後果。

「成年以後掉牙的主因,不是蛀牙或老化引起,而是牙周病!」林保瑩說,與其事後因為掉牙造成咀嚼困難,或需要植牙而讓自己荷包失血,不如平常做好正確的潔牙方法,保持三餐飯後潔牙的良好習慣,可避免牙菌斑累積,並且每半年定期受口腔檢查,若出現牙齦出血的警訊,要及早就醫,如此才可遠離牙周病上身。

先治牙周病 再來談植牙

近年來人工植牙盛行,不少民眾誤以為牙齒有點動搖,乾脆拔掉重新植牙沒關係,但這是錯誤的觀念。

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林保瑩指出,專業的牙醫師會鼓勵牙周病患者以治療為優先,治療沒有成果,或不適合保留的牙齒時,才會建議拔牙、植牙。

林保瑩表示,牙周病及早經過適當治療,可停止惡化,進而避免進一步掉牙的後果。他說,唯有病人有健康的牙齦,才是牙科其他治療,如補牙、贗復補綴、植牙等成功的基礎;如果沒有治療牙周病,就直接接受植牙,這是本末倒置。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彥廷也表示,從民國99年起,健保局推動「牙周病統合照顧計畫」,透過這項計畫,即使有牙周病的民眾,醫師可協助病人做好正確潔牙的習慣,降低牙菌斑侵蝕牙周,從而控制患者牙周病的病情,並延長自然牙的使用年限。

陳彥廷指出,牙周病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通常醫師會以牙菌斑顯色劑,來判斷牙菌斑所在位置及初期感染的現象。一旦確定有牙周病,目前健保給付的「牙周病統合照顧計畫」,已涵蓋牙結石清除術、齒齦下刮除及牙根整平等基礎治療,病人只需支付每次回診的掛號費及部分負擔,不必再額外支付其他費用。

陳彥廷說,如果牙周病達到基本的控制,患者需要提高治療效果,例如使用牙周抗生素凝膠,或因為患者有嚴重的牙齦萎縮、齒槽骨缺損而需要以骨粉或再生膜來進行牙周組織引導再生手術,或者因牙根外露而需要進行牙周整形手術,這些都屬於健保不給付項目,其個別費用從數千到數萬元不等,但牙醫師都會在事前與患者詳細說明自費項目及金額,並徵得病人同意,才會施行。

牙周病初步自我診斷:

1.靠近牙齒邊緣的牙齦是不是呈暗紅色或紫紅色?

2.牙齡有浮腫現象嗎?

3.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會出現血漬嗎?

4.牙齒變得比較敏感,攝取冷熱飲食會感到痠痛?

5.無論吃什麼都會口臭?

6.牙齦有萎縮現象?

7.牙齒之間縫隙愈來愈大?

8.部分牙齒會搖動?

資源來源:牙周病醫學會

資源來源: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48792#ixzz2QjVNzquj

新一代微創植牙手術 打造自信微笑曲線(2013年4月5日雜誌文章整形達人)

許多明星、藝人之所以看起來帥氣美麗且擁有魅力,除了姣好的面貌或模特兒般的身材外,最重要的即是面對鏡頭時露出整齊潔白的牙齒,充滿自信的笑容為他們加分不少。倘若一開口就是滿口爛牙,相信長得再好看的藝人明星,也會被大大扣分,無法展現出亮麗的神采。

植牙有年齡限制嗎?

以現今的技術來說,只要經過醫師的風險評估,年齡已不是問題,現在70-80歲的人植牙已很普遍。牙醫陳桔旺醫師,在2007年1月6日時,幫101歲的患者完成4支植牙的植牙紀錄。

什麼叫做微創手術?它是比較好的手術方式嗎?

微創手術從字義上來講,就是指手術傷口很小的手術,即不翻瓣手術。它的優點是因為傷口小可以減少疼痛,骨頭可以較早接受刺激將較不會有骨吸收,及保有較好的牙齦組織。但是微創手術其實有很多限制,病患除了要有良好的骨頭條件外,還要有良好的角化上皮組織,這樣微創手術才會達到絕佳效果。以醫師來說,要有相當的手術經驗,才能在看不見內部骨頭條件的狀況下,把植體植入最好的位子,所以在做微創手術前,通常建議患者拍攝3D電腦斷層掃描及手術引導板,醫師才能充分掌握患者的狀況,減少微創的術後併發症。並非每一個案例均適用,須經醫師做完善的評估。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11078.html

植牙不要痛成功率高有撇步 骨整合很重要(2013年4月2日NowNews)

2013年4月2日 10:34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牙不會痛、又要植完後成功率高?想要達到這種兩全其美的境界,與牙醫師本身的專業與技法密切相關。坊間可見不少以強調「免開刀植牙」為號召,標榜不需經過骨整合就能快速完成植牙過程,其實骨床尚未整合完成即飲食背後,進而引發植牙後不適、疼痛、出血,最後是否引發植體牙周炎,植牙成功率降低導致植體失敗,此議題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近幾年來,植牙的技術日趨成熟,也造福不少無牙之苦的患者。ICOI植牙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植牙就是將各種不同材質的人工牙根,以手術方式鑲嵌牙床骨頭上,以替代自然的牙齒,可以單顆、也可以連續數顆做牙橋固定,不需磨小鄰近的健康牙齒,人工牙根的好處在於可以持久使用,也會比活動假牙在咬食上更有力。

植牙可說是一項非常精細的醫療技術,正統的植牙是將類似牙根的長柱體,經由手術旋入牙床骨內,如果施行上顎竇提高術,骨床整合依其手術複雜度,最好需等待4~12個月,下顎至少2~6個月,齒槽骨才能與人工植體緊密的結合,直到骨整合完畢後再進行二接手術,將露出的人工植牙再與假牙根連結縫合完成,再等1至2個月讓牙齦癒合完成,就可以重建假牙,擁有與真牙般自然的贗復體。坊間標榜快速植牙,標榜當天裝上可立即進食,但實際上使用者總感覺有刺刺的不適,加上骨整合狀況尚未完成,患者會有咀嚼時的無力感覺,如果持續使用可能引發植體牙周炎,一般最多只能撐1至3年,植體即產生疼痛與動搖問題,除了患者有嚴重飲食困擾,植牙失敗也隨之產生。

專業的牙醫師在為植牙患者進行手術前,最好做好充分的準備,牙醫師呂睿庭表示,包括植牙前先判斷好植牙的最佳位置,利用先進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器,了解骨床密度、血管的分佈,做好「一次到位」的充分評估,如此一來,就能避免在植牙過程中可能出現打破骨板,還要再找別的位植入的傷害。再者,患者本身骨床條件的好壞決定是否必須填補骨粉,若是骨床條件差,採快速植牙法省去補骨的過程,也許費用較低也能暫時解決無牙的問題,但相對未來使用期限不會太長,必須有心理準備。

植牙需填補的骨粉範圍愈大,術後紅腫情況相對愈嚴重,如要盡可能減少不適感,牙醫師可在骨床處理完畢後,利用雷射治療,以細緻醫療處理牙周及牙齦,就能事半功倍,除能促進骨質再生,亦可將口腔內植牙的牙周區塊都一併滅菌處理,疼痛度就會大大降低,但是此種療程須有經驗豐富的雷射專科醫師進行,以避免因經驗不足將牙床骨打到壞死,反而達到反效果。

植牙費用普遍不低,手術完畢最好遵照醫囑,如此疼痛的復原期也會縮短,牙醫師何擇榮表示,菸酒是術後的禁忌,包括少講話讓口腔休息、少食辛辣食物,都能減少傷口紅腫的現象,尤其植牙前最好慎選具專業經驗、醫德的牙醫師,才是享有醫療舒適的明智之舉。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13/04/02/11956-2921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