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6 年 12 月

挖捕牙銀粉除汞?反而引發「傷肺」危機(2016/12/28聯合晚報)

2016-12-28 13:42:30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擔心補牙銀粉引發慢性汞中毒,甚至失智,一名外國籍婦女至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尋求協助。越來越多民眾擔心銀粉補牙可能帶來的後遺症,臨床毒物科醫師表示,不用過於擔心,除非很介意,否則不建議刻意去除口中的銀粉。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該名婦人自訴從小蛀牙不斷,當地牙醫師均以銀粉作為填充物。她張開嘴巴,算算超過一半的牙齒均有補牙痕跡。 該婦人相當擔心口腔裡的汞讓她慢性中毒,影響全身器官,甚至引發失智症,除了帶來一疊資料佐證自己的想法,還要求抽血檢驗血液及尿液,結果一切正常,汞金屬含量均在正常值以內。

為了解銀粉補牙是否危害人體健康,顏宗海上網查閱醫學文獻,正反意見皆有,美國食藥局(FDA)指出,銀粉補牙安全、便宜、好用且持久,但建議6歲以下幼兒不宜使用銀粉。

美國FDA也不建議拿掉,原因為銀粉屬於元素汞,常見於日光燈及溫度計,當日光燈或溫度記玻璃破裂時,就會釋放元素汞,吸進肺部就可能影響呼吸功能。顏宗海指出,原本在銀粉在口腔裡相安無事,如果強制取出,反倒讓患者及醫師、護理人員身陷「傷肺」危機。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鄧昭芳表示,口腔內的補牙銀粉,確實可能慢慢釋放重金屬毒素,不過,每個人牙齒及體質狀況不同,如有疑慮應先找家醫科醫師評估除汞可行性,要是擔心可檢驗血液、尿液,了解體內游離汞的濃度。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鎮昌嘴巴裡也有好幾顆牙齒補過銀粉,他說,自己沒想過要除汞,因為除汞過程中,毒素會因高溫揮發,此時風險反而最高,遠比留在口腔裡還危險。

楊鎮昌說,「民眾不用過於擔心」,除非很在意此事,讓自己陷入憂鬱恐慌情緒中,否則不建議刻意去除嘴中的銀粉。除了銀粉補牙,鮪魚、旗魚等大型深海迴游魚類,也含汞等重金屬,最好不要常食用這類生魚片,以免汞中毒。

牙醫說安啦:銀粉是安全的充填牙材
銀粉補牙,真會引起慢性汞中毒?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義聰表示,只能說有此疑慮,但缺乏實證研究,「汞齊(銀粉)是安全的充填牙材」。

陳義聰說,早年台灣補牙以銀粉為主,大部分五、六年級生幾乎皆以銀粉補過牙,但無須擔心,銀粉屬汞合金,並不會在嘴巴裡揮發、釋放出有毒的元素汞。

林口長庚醫院小兒牙科醫師蔡蔭玲指出,越來越多家長擔心銀粉補牙恐導致重金屬汙染,該院早就不用銀粉當補牙填充物,改用樹脂或陶瓷等材質。

牙科醫師張致彰表示,想除汞的民眾不在少數,部分為了美觀問題,但更多人是基於健康因素考量,擔心慢性汞中毒,就有中年男性持續除汞,處理口中十幾顆銀粉補牙。 但若要除口腔中的銀粉填充物,處理過程汞汙染最嚴重,牙科診所必須有特殊除汞儀器,以免吸入汞蒸汽。醫師即使戴上口罩,也可能吸入汞毒素。

診所有除汞特殊設備的牙醫吳子宏指出,診所平均每天約一、兩名患者接受除汞,有些人看了網路文章,擔心汞齊引發慢性神經中毒;另有些是癌友或免疫疾病患者,認為自己罹病與銀粉有關前去除汞。

吳子宏指出,去除一顆銀粉牙齒約15至20分鐘,為求安全起見,除汞室為獨立空間,必須安裝負離子生成機,以去除殘留在空氣中的汞,避免危及患者、醫師及醫護。患者也須戴上護目鏡及氧氣罩,臉部塗抹除汞專用的乳液保護皮膚。

此外,口腔前方須放置高速吸入器,以吸取汞蒸氣,口中放置吸唾器抽吸唾液,以免相關碎屑吞入體內。除汞費用不貴,平均一顆約1000多元,部分診所收2000至3000元。

資料來源: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8/2196277

【健康問蘋果】矯正牙齒黃金期 不同症頭有不同時間(2016/12/27蘋果日報)

2016年12月27日12:00

網友阿麗問:我今年21歲,因牙齒排列不整齊想要矯正牙齒,請問矯正牙齒有黃金期嗎?現在才要矯正會不會太晚?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鄭信忠答:一般矯正牙齒黃金時間,多為孩童恆牙長出來後,年齡約12歲左右,此時齒槽骨、牙齒發育尚未完全定型,矯正效果較佳,但成年人還是可以矯正牙齒,只是矯正速度較慢,且效果不太顯著。

不論哪個年齡層矯正牙齒,都須經牙醫師仔細評估,若牙齒齒列錯位原因是下顎骨發育異常,還需配合正顎手術,非僅一般矯正方式就可解決。

若孩童因暴牙等因素,造成牙齒咬合不正,其矯正時機就不能等到恆牙長出,而必須是在乳牙時期,或乳牙尚未完全掉光,恆牙尚未完全長出的混合齒列時期,建議家長應從孩子幼年時期,開始關注牙齒生長,一旦發現牙齒咬合異常應就醫諮詢、治療。

開始矯正牙齒時,應注意口腔清潔,不可吃太硬、太黏、太甜的食物,以防矯正器掉落或引發蛀牙,門診曾遇見牙齒矯正未注意清潔患者,整排牙齒幾乎完全蛀光,甚至罹患牙周病,建議平時口腔衛生習慣不佳,沒有飯後、睡前按時刷牙,或沒有使用牙線潔牙、定期洗牙習慣者,不應矯正牙齒,避免口腔健康更加惡化。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61227/1017444

【健康問蘋果】用美白牙膏 只能白到牙齒這裡(2016/12/24蘋果日報)

2016年12月25日12:15

網友小魚問:因牙齒色澤有點黃,想使用市售宣稱可以美白牙齒的牙膏,請問真的有效嗎?如果沒效要如何才能美白牙齒?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牙醫科主治醫師呂宜蓉答:市售美白牙膏內含研磨顆粒,利用牙刷來回刷動產生磨砂作用,可清除牙齒表面因喝茶、咖啡等殘留色素,外觀上可以達到美白效果,但若要讓牙齒真正美白,還是須使用美白藥劑。

提醒使用美白牙膏時,切忌為追求美白效果而太用力刷牙,避免牙齦萎縮,或是過度磨損牙齒琺瑯質,造成牙齒出現酸、痛等敏感症狀。

到醫院進行美白牙齒療程分為強力美白、居家美白及根管內美白等3種。強力美白以過氧化氫藥物塗抹牙齒表面,再以雷射或冷光照射美白牙齒,此為單一療程,美白時間約1到2小時。

居家美白須先製作牙模、牙托,方便民眾攜回配戴,戴上牙托前須將美白藥劑碳醯胺過氧化物點入牙托,每天晚上睡覺戴4至6小時,療程需4至6周。

根管內美白則針對單一牙齒因牙周病、外傷等,造成色澤嚴重改變,其根管治療時直接將美白藥劑過硼酸鈉加入牙髓腔,使牙齒色澤漸漸變白,約1~2周可看出效果,但因每6個月需更換藥劑1次,因此療程需1至2年,治療期間應少喝茶、咖啡等色澤易殘留於牙齒表面食物,以防美白效果打折。

若美白牙齒時發現有蛀牙、牙周病等應先治療,但因美白藥劑無法對牙套、蛀牙填補物等產生美白效果,有此類情形時,民眾應先考慮清楚,以防牙齒美白不均勻,而有敏感性牙齒者,因美白藥劑會刺激牙齦、牙齒,因此不建議美白。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61225/1017399

香蕉皮可把黃牙「擦白」? 醫師聽完「5偏方」直搖頭(2016/12/24東森新聞雲)

時間: 2016/12/24 16:07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擁有一口白牙是許多人的夢想,有媒體報導,用香蕉皮、活性碳擦拭牙齒可讓黃牙變白牙,讓許多民眾躍躍欲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黃瓊芳表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牙齒美白都是靠氧化還原反應,把色素大分子打斷成小分子,進而達到亮白效果,用粗糙的東西雖然可以磨掉色層,但會讓牙齒變得更敏感,只要吃到刺激性食物,就會痛不欲生。

國外網站《howmylifeandhealth》列出牙齒美白的天然5撇步,分別為香蕉皮、活性炭、蘋果醋、薑黃與椰子油。內文更提到香蕉皮富含鉀與鎂,擦拭牙齒2分鐘後再刷牙,可以清除牙齒上的黃斑,蘋果醋的用法為混著水一起刷牙;活性碳、薑黃則是先塗在牙齒上後用手搓洗。

黃瓊芳提到,醋本傷就有腐蝕作用,用它來刷牙會腐蝕牙齒,讓表面的珐瑯質變少,增加蛀牙的機率;用活性碳、薑黃等粗糙的東西磨牙,看似可以刮掉表面的色層,但卻因顆粒過粗,反而使牙齒表面變得不平均,讓細菌容易殘留,造成牙齒的傷害。至於香蕉皮擦牙齒是否有效?她則回答,「我完全沒聽過」。

黃瓊芳說,牙齒美白需經過醫師評估,「不是想漂就能漂」,必須先把蛀牙、牙周病處理好才能動手。做完牙齒漂色、冷光美白後,出現暫時性的痠痛不用擔心,那是氧化物進入牙髓腔出現的正常反應。

不過,黃瓊芳也提醒,無論用何種方法,牙齒美白都無法做一次就能「終身保固」,根據臨床調查,有92%的民眾在漂色1年後覺得滿意,經過1年半後滿意的民眾則減至77%。她建議,做了牙齒美後,應該要少吃如醬油、可樂等「深色」食物,才能美白的效果更加持久。

資料來源:http://health.ettoday.net/news/835906

消化不良腹瀉連連 可能是牙周出了問題(2016/12/21 NOWNews)

記者吳思奕/台北報導 2016.12.21 / 11:32

一般人若有腹瀉不止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到腸胃科或家醫科報到,但卻沒想過,可能是口腔問題──牙周病所造成。牙科醫師說,牙周病菌引發腸胃炎,造成腹瀉不止的案例在臨床上不算罕見,但往往因兩者連結度不高,導致延誤治療的情形。

禾睿牙醫診所院長呂睿庭醫師表示,國內成年人罹患牙周病的比率高達8成,等於每10人就有8人罹患輕重不一的牙周病。但遺憾的是,在國人的觀念裡,牙周病沒有即刻的危險性,也不如流感、腸胃炎等有明顯的感受性,因此落實治療的比例相當低。

其實,牙周病所影響的層面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呂睿庭醫師說,牙周病不僅會導致本身齒槽骨、牙齦的萎縮,最終還會有掉牙的問題。在過程中,也會因為牙齦不適、牙齒鬆動等降低咀嚼功能、影響進食,導致患者腸胃的負擔;甚至因牙周菌引起長期性的腹瀉。

門診中也曾遇過不少自醫美診所轉至牙科診所看病的愛美女士,她們都是因為罹患了牙周病卻不自知。在咀嚼不便的情況下,吸收不良、日益消瘦,導致雙頰凹陷。來回於醫美診所間反覆施打膠原蛋白,希望找回少奶奶命的澎澎臉面相,最終發現原是牙周病惹的禍,經完整治療後,飲食得以恢復正常,富貴面相便自然回復。

除此之外,牙周病不僅與腸胃問題息息相關,還可能與心血管疾病和腦部疾病有致命的關係。臨床上曾出現過牙周病致病菌的內毒素,與白血球分泌的細胞素進入血液循環內後,導致全身血管出現發炎反應,引起動脈硬化及血栓的危機。而牙周菌也可能通過牙齦內的神經與血管通到腦部,引起腦部蜘蛛膜炎,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不得不慎。

因此,呂睿庭醫師提醒,牙周病可能引起的症狀絕非侷限於口腔,要避免或是改善併發症,便要妥善處理牙周病問題。目前臨床上以水波雷射為治療牙周病的理想選擇,主要是因為水波雷射在治療時無須翻開牙齦,提升了治療舒適度,且能深入清除發炎及潰爛組織,殺菌力強。加上術後復原時間比傳統開刀減少近一半以上,腫脹及不舒適感的時間大幅縮短,讓牙周病患者的生活不會因治療而有劇烈的變化。

最後,要遠離牙周病帶來的相關併發症,除了每半年定期看診、洗牙,讓專業牙科醫師進行診斷外,平日若有牙齦邊緣紅腫、刷牙時出血、牙齦萎縮、牙齦疼痛或是口臭等症狀時,就得立即就醫檢查,切莫拖延。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6/12/21/2346454

鈦金屬植牙可永久? 忽視保養植體恐鬆脫(2016/12/22 NOWNews)

記者王天磊/彰化報導 2016.12.22 / 10:58

人工植牙美觀耐用,但也需要細心呵護,才能延長使用壽命,維持良好品質。牙醫師呼籲,缺牙病人植牙後,務必好好清潔保養,避免咬嚼硬物,並定期回診,以免植體破裂,甚至鬆動,影響牙周健康。

彰化權美牙醫翁慈遠醫師表示,在植牙尚未普及的年代,病人缺牙時,必須磨小兩側的健康鄰接牙,做傳統牙橋。但牙齒失去了琺瑯質的保護,如果又遇到假牙製作不夠精密,病人沒有適當保養假牙,很容易引發蛀牙及牙周問題。因此,過去才會流傳「假牙缺一顆做三顆,以後越做越多顆」這句話。

如今植牙普及了,植體的設計也不斷改良,缺牙病人可以在保留健康鄰接牙的情況下安裝假牙。然而,觀察門診患者卻發現,絕大部分人只關心植牙前的問題,例如植牙價格、需不需再花錢補骨,卻很少人提及植牙是否有使用年限,以及裝上之後的保養方式。

植牙牙根為鈦金屬,術後可以吃花生米、堅果等質地較硬的食物,如果正常使用,好好清潔,每半年定期回診一次,讓醫師觀察牙肉是否發炎、人工植牙是否有磨牙問題或受力過大,如此一來,植牙幾乎可以永久使用。

不過,許多植牙患者在術後幾乎不回診,直到植體裂掉、鬆動,才氣急敗壞地至診間責問牙醫師「植牙不是鈦金屬嗎?怎可能裂掉?是不是用到不良品?」。翁慈遠醫師無奈地說,鈦金屬也會金屬疲乏,人工植體並沒有韌帶,如果咬合有問題或是經常咬硬物,植體就會慢慢晃動,導致牙骨萎縮,三分之一的牙根露在外頭。

翁慈遠醫師解釋,由於人工植牙上方假牙磨損速度較慢,裝上去幾年後,可能高出其他原生牙齒,吃東西易發生咬合問題。若再加上沒有好好清潔,牙肉經常發炎,除了引發牙周病、牙床不穩,甚至還會讓植體晃動而斷裂失敗。

門診曾收治四、五名植體斷裂的個案,均為國字臉的中年男性,由於咬肌發達且強壯,用餐速度又快,一旦咬到飯粒中的小硬石,很容易讓植體出現裂縫,如果夜間磨牙,問題則會更加嚴重。

翁慈遠醫師舉例,即使買了堅固耐用的賓士轎車,也必須定期回廠維修,人工植體是鈦金屬,術後仍應定期回診,讓醫師看看螺絲是否鬆脫、植體周圍牙肉狀況。一旦植體斷裂,就無法鎖上螺絲,細菌順勢侵入,導致感染發炎。建議患者植牙後,飲食速度不要太快、不要吃太硬的東西,定期回診,並保持口腔衛生。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n/2016/12/22/234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