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6 年 12 月
缺牙一定要補嗎?3個錯誤習慣恐致掉牙!(2016/12/19中時健康網)
2016年12月19日 16:47
你正因為要裝假牙還是植牙而困擾嗎?根據國健局調查國人蛀牙率達九成,牙周病比例也居高不下,尤其中老年族群因為不良飲食習慣、抽菸,以及未有牙齒保健觀念,導致一口爛牙或牙齒脫落,因而必須做假牙或植牙處理。
牙周病與蛀牙的發生通常是口腔有食物殘留,使口腔偏酸造成牙菌斑孳生,長期下來提高蛀牙率,而民眾也沒有定期洗牙看診的習慣,導致蛀牙、牙周病持續拖延,等到牙痛時為時已晚,恐面臨抽神經、補牙的命運;醫師指出有很多人認為缺一兩顆牙沒關係,但其實少一顆牙齒就像房子的地基缺陷一樣,會影響牙齒的咬合、發音、咀嚼,甚至鄰近的牙齒會受影響導致歪斜、脫落,長期下來恐導致全口缺牙。
醫師會依缺牙程度建議病患適合的治療方式,補牙的方式有裝假牙與植牙兩種,雖然植牙價格較假牙昂貴,但實用性、美觀性均勝過假牙,有越來越多民眾會考慮用植牙來填補缺牙。
另外,牙醫師指出民眾在口腔保健上最常犯三個錯誤:刷牙太用力、以牙線剔牙代替刷牙、牙痛才來看牙醫,這些都是導致牙周問題與口腔治療延後的原因,提醒民眾口腔保健是一輩子的事,建議民眾應維持定期洗牙的習慣,並建立正確的潔牙觀念。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19004077-260405
瑞士研發「無痛」拔牙 像開紅酒軟木塞(2016/12/17蘋果日報)
2016年12月17日19:38
瑞士有牙醫研發出一套聲稱無痛拔牙工具,不過看完示範片段,隔著螢幕也覺得痛。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套拔牙器由Benex推出,公司介紹影片標榜用拔牙器拔牙是「輕而易舉」,是無痛拔牙的解決辦法。片中男子門牙需要移除,他接受麻醉後,牙醫先在門牙頂部用刺針狀的工具將門牙弄鬆,之後用鉗子將門牙鉗出,剩下牙根部份在牙齦內。
接著牙醫在牙根鑽洞,再用類似螺絲起子的物品插入去,此時鮮血直冒,將附近的牙肉染紅。
牙醫此時使出Benex的拔牙器,固定好位置後就將長3公分的牙根取出,過程非常順利。
、Benex拔牙器聲稱將入侵性降最低,而且不影響任何組織結構,有效減少病人痛楚。拔牙器在全球被廣泛使用,有些牙醫形容是他們的必備工具,是動手術移除牙根的另一選擇。(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61217/1014821/
刷牙防關節炎?研究:類風濕關節炎與牙周病菌有關(2016/12/15 TVBS)
2016/12/17 15:41
刷牙可能有助預防關節炎!1項新研究結果顯示,導致牙齦感染的病菌,也會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口腔衛生有關連懷疑已久。專家指出,這項發現增加了論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導致牙齦感染的病菌也會引發折磨全球許多人的殘疾。
感染導致牙周病的放線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會造成蛋白質增生,讓免疫系統衰退。
控制蛋白質增生的瓜胺酸化(citrullination),是人體自然發生的過程。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這種過程過度活躍,導致發炎並破壞組織。而他們最新的發現顯示,牙齦疾病患者的樣本,明顯也有相同情況。
不過研究人員提醒,參與研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逾半沒有感染這種細菌。他們說,這可能代表腸、肺或其他部位的細菌造成這種關節疼痛。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授安德拉德(Felipe Andrade)表示:「猶如研究多年的複雜拼圖,終於放入最後1片。如果我們對兩相結合產生的變化所知更多,也許我們可以預防,而不只是干預。」
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這項新發現,對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重大影響。
英國逾7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大部分是老人,但不是只有年長者會得。
主導研究的麻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柯尼格(Maximilian Konig)醫師說:「這項研究可能是最接近找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的成果。」(中央社)
資料來源:http://news.tvbs.com.tw/health/693989
牙周病患植牙易鬆脫 二次修復難度高(2016/12/15 NOWnews)
2016/12/15 11:20
退休在家的黃媽媽,為了慰勞辛苦半輩子的自己,常跟著社區的媽媽婆婆們團購美食,從甜點蛋糕一路吃到鮑魚螃蟹,不僅體重連連上升,未確實刷牙清潔也導致潛在的牙周病變得更嚴重,甚至幾顆牙齒搖晃脫落,於是接受植牙手術。不料,手術後半夜疼得無法入睡,白日也難以進食,坐立難安讓她瀕臨崩潰邊緣。
禾睿牙醫診院長呂睿庭醫師表示,患者黃女士因初次植牙後效果不理想,前來尋求改善。在進行全口與局部X光照及口腔檢查時發現,先前植牙的位置周邊有牙齦發炎的問題,引發植體搖晃,必須二次植牙再修復。
根據《遠見雜誌》報導,台灣未來1.3個工作人口要扶養1個老人,顯示中晚年人生的健康照護是無可避免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缺牙問題,呂睿庭醫師指出,植牙技術逐漸成熟,目前有傳統人工植牙、微創植牙、低疼痛雷射3D導航植牙等選項,多數民眾願意採用植牙方式。因牙齒遇缺不補,可能造成臉型不對稱、周遭牙齒逐漸脫落、後牙往前位移、牙骨萎縮,還會影響咬合跟咀嚼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而長期影響健康,得不償失。
然而,先前的牙醫師吃定患者貪小便宜又求快速的心態,選用較細短的植體,引發黃媽媽腫痛不已和牙齦發炎的痛苦。原來黃媽媽在初次植牙時,牙床骨已被局部破壞,當第二次欲重新植牙時,前牙骨頭因細菌侵蝕而不足夠,需要重新補骨,耗時且過程複雜。此外,二次植牙前得先將感染部位清除,但由於感染部位通常是不規則的,需從電腦斷層掃描影像中查看,並精準判讀後操作,避免重複感染必須不斷植牙的風險,相當考驗牙醫師的技術和專業判斷。
為黃媽媽做二次植牙修復手術的呂睿庭醫師說明,正確的方法是植牙前應從牙周健檢開始,評定骨質健康狀況,全口電腦斷層、製作手術模板等,才能創造出成功植牙,降低失敗機率。害怕疼痛的女性患者,可以選擇低疼痛雷射方式輔助植牙滅菌與加速癒合傷口。
植牙是解決缺牙或嚴重蛀牙的方法之一,無論自然老化鬆脫或因牙周病需植牙的民眾,務必慎選專業的牙科診所,術前請醫師仔細評估口腔狀況,並參考過往個人疾病史,再進行適合患者個人的植牙手術計畫。呂睿庭醫師提醒,健康的牙周才是牙齒的根本,除了平時養成良好勤勞的潔牙習慣,定期洗牙追蹤,才是保養牙齒的長久之計。
資料來源:http://times.hinet.net/news/19800585
假牙不合 長期配戴恐致口腔癌(2016/12/14聯合報)
2016-12-14 08:47:01 聯合報 葉昱廷/高雄彭賢禮皮膚科診所醫師
穿戴假牙的民眾或長輩要注意了,假牙不合,長期摩擦可能誘發口腔癌。
日前一位高齡80歲的婆婆求診,主訴是在舌頭後面有一顆突起腫瘤,吃飯時常頂到,不舒服。
病患因為年紀大而又多處缺牙、少牙,使用活動假牙輔助咀嚼已有一段時間。仔細檢查後發現,病患右邊舌根位置有一顆白色至粉紅色凸起的腫瘤,腫瘤表面凹凸不平,根據臨床病史及理學檢查發現,病患口腔黏膜已出現病變,懷疑口腔黏膜為惡性病變,將病患轉介至醫學中心做進一步切片檢查。
根據國外期刊及專家學者研究,穿戴不合嘴的假牙已被證實會增加口腔癌風險。假牙沒裝好或不合,可能造成口腔黏膜或舌頭反覆摩擦,造成黏膜細胞反覆受傷、潰瘍及修復,過程中就可能誘發惡性病變。
另外,假牙也可能因長期使用或周圍牙齒拔牙、缺牙而鬆動。建議配戴假牙的民眾,應定期回診請牙醫師檢查。倘若假牙已鬆動,請不要忍耐硬戴,盡快請牙醫師進行評估調整。
部分口腔癌或舌癌從黏膜癌前病變進展而來,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常以不尋常的白色或紅色斑塊表現,建議留意假牙使用情況,要常常檢查自己口腔黏膜,一旦出現異樣應立即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8/2167228
牙沒刷好易得肺炎!羅東博愛醫院證實(2016/12/13自由時報)
2016-12-13 12:43
[記者簡惠茹/宜蘭報導]居家肺炎個案中,有26.5%的患者因沒有正確潔牙而引發,羅東博愛醫院團隊揪出肺炎兇手,榮獲第十七屆醫療品質獎。
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組長陳麗芬以「提升居家護理個案口腔清潔完整率」專案計畫參加醫策會舉辦的第17屆醫療品質獎,在26家醫療機構及產業廠商、86件專案計劃中一舉拿下銀獎殊榮,由於本屆金獎從缺,因此可說是拿回最大獎項,為宜蘭醫療品質寫下輝煌的紀錄。
陳麗芬發現,在居家肺炎個案中,有26.5%的患者因為沒有正確潔牙而發病,而且大多都是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需仰賴他人協助的患者,由於吞嚥困難或牙關緊閉,增加口腔照護的困難度,進而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等疾病的風險。
陳麗芬因此從兩年前就開始集結牙科、家醫科、護理部等單位互助合作,進而成功提升照顧者的口腔照護技巧,大幅下降個案肺炎機率。回憶兩年來的努力,陳麗芬說,透過同仁事前教育訓練、多元及友善的網路衛教資源,不但可以節省護理人員反覆家訪的時間,也能讓民眾迅速了解照護技巧。
此專案去年就曾獲得博愛醫院內醫療品質獎金獎,為增加民眾的口腔清潔認知,陳麗芬與團隊將獎金全數購買牙刷、牙間刷、張口器等口腔器具,回饋給200多個民眾並教導照顧者如何進行口腔清潔。她說,手持握筆姿勢將牙刷刷毛與牙面成45到60度角且涵蓋些許牙齦,以兩顆、兩顆來回刷十下的方式清潔,如果病人本身張嘴不易,可以幫他按摩放鬆臉部肌肉,並請照顧者協助帶手套將手指伸入口內,由右上至左上往下繞一圈按摩,方便進行清潔。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1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