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8 年 11 月

齒列不正成因多 鼻過敏導致張口呼吸恐惹禍(2018/11/29健康傳媒)

2018/11/29 00:00

除了暴牙、戽斗、牙齒凌亂的人以外,越來越多人為了追求好看的牙齒而進行矯正已是常態,但咬合不正到底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造成呢?其中不乏因過敏性鼻炎而形成的口腔問題。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不少人總將打噴涕、流鼻水、鼻塞誤以為感冒,然長年鼻塞而習慣性張口呼吸,長久下來門牙容易向外突出恐影響臉部發育及齒列咬合不正。

李宏信指出,長期鼻過敏會造淋巴腺腫大、上呼吸道阻力增加、鼻塞難耐,因此患者會不自覺的用口呼吸,而經常張口呼吸會讓面頰肌肉對上顎齒弓的壓力增大,進而影響臉部骨骼發育,導致暴牙或戽斗(後道)、牙弓狹窄變形、齒列擁擠、臉型變長、嘴巴無法自然閉等咬合不正等問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孩童,因此若能及早針對鼻過敏進行治療,將可免除後續不必要的矯正麻煩與龐大開銷。

要區別感冒或鼻過敏並不難。李宏信解釋,感冒可能伴隨肌肉酸痛、發燒、喉嚨痛或鼻涕黏稠等症狀,過敏性鼻炎則單純鼻塞、鼻涕成清水狀、經常打噴嚏、揉眼搓鼻等;感冒鼻涕會呈現白色或黃色分泌物,也會有自癒傾向,但鼻過敏則是會反覆出現的病症,服藥會暫時緩減病症,但防不勝防,隨時有可能復發,而一般經手術開刀,同樣效果不彰。

鼻過敏是因為鼻腔內鼻過敏神經比正常人還多且發達,因此對外界刺激格外敏感。治療方式輕則服藥,重則施作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李宏信說明,藥物包括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鼻黏膜血管收縮劑等,雖症狀可獲得短暫改善,但須留意長久可能會造成依賴性,反使鼻過敏症過惡化造成藥物性鼻炎。

李宏信補充,除了短暫治標的抗組織胺等藥物,也可考慮實施手術從根本斬斷病源,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就是將鼻腔內黏膜內過度發達的神經進行截除,其方法是,以特製雷管探頭經鼻孔進行局部麻醉下就可施行截除術,不必開刀,手術時間約在半小時左右完成,傷口微小且不易流血,臨床改善率相當高,達7至9成病人感到滿意,因此深受肯定。

根據統計,台灣兒童過敏性鼻炎發生率逐年上升,約每3位兒童就有1位是過敏兒。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家長,若孩童常出現噴嚏、鼻水、常揉鼻或張口呼吸等狀況,當心是過敏性鼻炎找上門,家長切莫輕忽。鼻過敏患者則應找專科醫師正確治療,否則易引發鼻竇炎、中耳炎、咽喉炎、氣喘等病症,並注意身體保健,多運動、環境清潔,季節替換氣候變化較大時,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合,以減少呼吸道受感染機率。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2109615

【一日醫蘋果】戒不掉咖啡、紅茶 避免牙齒染色有2招(2018/11/28蘋果日報)

出版時間:2018/11/28 09:00

網友茶茶問:習慣每天來杯咖啡或紅茶,除了不喝,有什麼方法可避免牙齒染色變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口腔醫學部主任李雅玲答:喝有顏色的飲料想避免牙齒染色,一是用吸管,二是喝完趕快多漱口。有些人天生牙齒就容易染色,因為牙齒在發育過程中,長得不那麼平滑,即便沒有特別喝咖啡或紅茶,平常飯菜摻有醬油也會讓牙齒染色。另外,經常喝含酸類飲料,琺瑯質受到酸蝕作用,表面變得不平滑、有許多小凹洞就容易被染色。

隨著年齡增長,琺瑯質變薄,牙齒顏色會自然愈來愈黃;牙周病也會讓牙根部分顏色較深。一般超音波洗牙主要去除牙結石,無法清除牙齒染色、茶垢、咖啡垢,若想改善牙齒染色,可自費請醫師用噴砂機或慢速機處理。一般牙齒染色並不會造成牙周病,主要是美觀問題。

另外還有用化學藥劑幫牙齒美白的方式,不過容易造成敏感性牙齒,同時美白後絕對嚴禁再喝咖啡、紅茶,否則牙齒會非常快又被染色。

有市售潔牙粉號稱可以美白牙齒,李雅玲直言,光靠牙刷和潔牙粉就能清除染色,抱持存疑態度,因為噴砂機都是特別機器才能去除牙齒染色,除非潔牙粉含有特殊藥劑。若潔牙粉含有特殊藥劑必須注意是否傷害牙齦、牙肉組織,或者藥劑屬於刺激性酸類,可能會造成牙齒敏感。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28/1474504/

植牙求快貪便宜 後遺症可能讓你得不償失(2018/11/27今日新聞)

記者凌芸斐/台北報導 2018年11月27日 下午6:00

植牙能一勞永逸?熱愛電影的李伯伯日前在家邊看電影邊嗑花生,沒想到咬著咬著,嘴巴卻傳來「喀」一聲,隨後吃東西就感覺怪怪的,隔天就醫檢查才發現半年前隨意找醫師做的植牙斷裂了。其實,在臨床,像李伯伯一樣因不當植牙或術後照護不周所引發的後遺症案例並不少見。

缺牙容易妨礙咀嚼,連帶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功能,造成營養不良及健康的慢性損傷。目前,人工植牙是能夠快速解決缺牙困境的有效辦法之一,但許多人認為「種了」就能高枕無憂,卻忘了植牙也是一種侵入性治療,與其他手術一樣都存在風險。

牙醫師鄭聖達形容,植牙就像建築商蓋房子要打鋼樑一樣,需經過全面且精細的計算和評估。一旦醫師專業技術不夠,術前評估、判斷錯誤、植體設計不良或術後照顧不佳等,都可能併發後遺症,不僅平白瘦了荷包,還可能對口腔健康造成莫大的損害。

植牙有可能會引發哪些後遺症呢?鄭聖達特別提醒牙周病患者,植牙前一定要先妥善治療牙周病,否則牙周組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容易造成植體牙周炎、牙齦萎縮和齒槽骨受損,導致植體鬆動,縮短植牙的壽命。

另外,從結構來看,口腔中有「牙周韌帶」可以緩衝自然牙咀嚼時用力過當的情況,避免周圍骨頭遭受破壞。但若缺牙處改以植牙代替,人工牙根直接與骨頭相連,缺乏牙周韌帶的調節,無論啃咬東西的力道多大,支撐的骨頭都得全部概括承受,長此以往,植牙的地基如何能不受損呢?更何況,用力過猛或食用太硬的食物,也可能導致植體斷裂。

有鑑於此,專業的植牙醫師術前一定會把病人的咬合習慣和狀況納入評估考量,一方面矯正病患不良的咬合習慣,一方面選擇合適的植體材質和螺絲套組,將植牙磨損的風險降到最低。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植牙的費用高,整個療程從術前評估到植牙手術,包括植體和骨粉等醫材費用在內,價格約6萬至15萬不等,市場價差相當大,且耗費時間依個人病況約3至6個月以上,過程漫長。因此部分病患求快貪便宜,會隨便找間牙醫診所植牙,甚至找上非植牙專科的醫師做治療。但臨床發現,這類患者日後發生併發症需二度植牙的風險,往往比一般人更高。

鄭聖達強調,目前植牙有很多傳銷名詞,包含導航植牙、傳統植牙、立即植牙、微創快速植牙、全口速定植牙等,無論是哪一種,都需經過專業牙醫師的充分評估及執行,先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包含抽菸多寡、糖尿病、骨質疏鬆、免疫系統等相關疾病,還有病人本身的骨頭及咬合狀況,謹慎評估治療的條件,再按部就班依照合宜、成功率高的手術執行方式,進行植牙重建。

高齡患者的植牙更需要注意,且順利完成植牙後也不可掉以輕心,除了避免咬過硬的食物,還需認真做好潔牙動作,並且每3至6個月定期追蹤,確認口腔衛生狀況和人工牙根之螺絲是否有鬆脫的現象,還有咬合磨耗的變化,包含植牙周邊有沒有健康的軟組織、口腔清潔狀況等,才能延長植牙的壽命,常保口腔健康。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6%A4%8D%E7%89%99%E6%B1%82%E5%BF%AB%E8%B2%AA%E4%BE%BF%E5%AE%9C-%E5%BE%8C%E9%81%BA%E7%97%87%E5%8F%AF%E8%83%BD%E8%AE%93%E4%BD%A0%E5%BE%97%E4%B8%8D%E5%84%9F%E5%A4%B1-100009933.html

老是用同一邊牙齒吃飯?小心耳鳴、暈眩、重聽找上門(2018/11/24早安健康)

2018-11-24 新聞中心張承宇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暈眩、耳鳴不只是自己不舒服,和他人溝通也會受影響,就連走起路來都覺得不太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但是到耳鼻喉科掛號,卻一直檢查不出問題,到底問題出在哪?日本齒科院長指出,不少耳鳴、暈眩患者,是因為長期使用單側牙齒咀嚼,而其實只要用一個特別的方法嚼口香糖,就可能改善!

暈眩、耳鳴、重聽問題可能出在牙齒

日本永覺齒科Clinic院長、日本生體咬合研究所副所長玉川秀泰表示,他在診療時都會先詢問患者有無耳鳴、暈眩、重聽等耳朵相關症狀,或是頭痛、腰痛等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可能與牙齒咬合有關。

玉川秀泰指出,絕大多數的人都習慣用同側牙齒咀嚼食物,因此常用側的咀嚼肌會較為發達,兩側咀嚼肌肌力失衡,可能導致下顎歪斜,並導致進食時的衝擊力傳到耳朵,而引起重聽、耳鳴等問題,甚至可能影響到內耳的半規管,造成暈眩。

許多人到耳鼻喉科診療,這些問題沒能得到改善,就可能是因為問題出在牙齒。相對地,透過矯正咬合而使暈眩耳鳴問題得到改善的患者也並不少。

日本東京都長坂齒科診所衛教資訊也指出,偏側咀嚼不但可能造成牙齒高低差,引發重聽、耳鳴、暈眩問題,如果未能改善,甚至可能影響到頭部、讓周圍的肌肉也僵硬緊張,導致頭痛、肩頸痠痛。

口香糖這樣嚼調整牙齒咬合,幫助預防改善暈眩、耳鳴、重聽問題

玉川秀泰認為,許多耳鳴、暈眩患者到耳鼻喉科就診,症狀卻未見改善,可能問題就是出在牙齒咬合上。因此他也建議使用「兩側同時咀嚼法」,平時飲食分為兩份,同時用兩側牙齒咀嚼,養成習慣後有助於預防咬合不正引起的耳鳴與暈眩。

另外,玉川秀泰也推薦一個更簡單的練習法:用左右兩側的牙齒,同時分別咀嚼一片口香糖即可。在玉川秀泰收治的患者中,曾有一位先生藉由矯正咬合,1周內就改善了耳鼻喉科未能治好的耳鳴;另一位女士則是透過調整牙齒咬合,改善了下顎歪斜造的異音和暈眩。

資料來源: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549

該用牙間刷嗎? 藥師列「4大重點」:只靠牙刷根本不夠力(2018/11/23 ETtoday健康雲)

2018年11月23日 10:00 文/藥師甘誼文

在《「普通vs.電動牙刷」哪個好?藥師神解析…X個月就要換掉》一文中,解析了牙刷的選購小技巧。其實,潔牙的工具除了一般牙刷和電動牙刷之外,有些民眾會在牙醫師的建議之下,選購其他輔助的潔牙產品,「牙間刷」就是很常見的一種。今天就要來告訴大家,什麼情況會需要使用牙間刷?使用牙間刷的正確方法!

牙間刷是一種前端較細小的牙刷,尺寸介於0.6~1.2mm,其主要的功能是能夠清潔牙縫間,或是牙齒和牙齦間的牙菌斑、齒垢、或食物殘渣。在設計上,前端的刷毛具有鋼絲,可以部分彎曲以調整清潔的角度。

 

一般較常見需要搭配使用牙間刷清潔的情況包括:牙周病或其他狀況而牙床萎縮的患者、進行矯正戴牙套的民眾、牙縫較寬的區域、牙齒內側較難深入的部位。如果是牙縫小的一般人,可以使用牙線清潔即可,如果有牙縫較大的問題或是上述提到的狀況則需要使用牙間刷,才可以有效將牙縫清潔乾淨。

在選購牙間刷時有幾個注意事項跟大家分享:

1.選擇刷毛尺寸合適的牙間刷使用:依照自己齒縫大小,不要使用過粗的牙間刷塞進小牙縫,使用過的小牙間刷清理大牙縫也不是正確有效的做法,選擇的標準是能夠輕易放進去牙縫的尺寸才是最剛好的。

2.使用方法:牙間刷與牙齦成垂直的方向,慢慢插入牙縫中。刷毛在兩顆牙縫間,「貼著」牙齦以前後、來回的方式緩慢的刷。但請不要以旋轉、迴轉方式清潔。如果牙縫太小時 ,也不應刻意深入清潔或強行擠入,避免過度用力傷害到牙齒和牙齦。

3.保存:使用完畢後請以清水沖洗乾淨,放置通風處晾乾。刷毛如果變形或受損,請不要再繼續使用,一般建議一週至少更換一次。

4.使用時請遵照醫師的指示操作:如果發生牙齦痛或出血不止,請停止使用並諮詢牙醫師。

最後要提醒大家,牙間刷是作為輔助清潔牙齒的角色,仍然不能取代一般牙刷,選擇適合自己的潔牙工具,並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資料來源: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12992

小心隱形殺手牙周炎 出現這些徵兆要當心!(2018/11/24 ETtoday健康雲)

2018年11月24日 16:0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影、圖/播吧

有這麼一句話說,看不見的敵人最恐怖,而對於牙齒而言,牙周病就是那讓人畏懼的隱形殺手啊!你的牙齦會紅腫、流血、流膿嗎?牙齒會否鬆動?有齒間縫隙和口臭的現象?若有的話,你可能已經患上牙周病了。

 

根據專業的醫療團隊健康盟健康聯盟(簡稱健康盟)說明,牙周病的初期症狀被稱為牙齦炎,通常發生在牙齒和牙齦的交接處。當牙菌斑越來越多時,它會堆積而形成牙結石,導致牙齦發炎和出血,健康盟表示,如果繼續惡化下去,就會引發齒槽骨的破壞,形成藏汙納垢的囊袋,也就是所謂的牙周炎。

 

一個牙周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牙齦化膿、牙齒動搖,以及口臭的情形,置之不理的話很有可能會牙齒掉光光呢!但其實不要太擔心,健康盟說,只要平常做好牙齒整潔,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搭配牙線加強清潔牙間縫隙,每半年定期洗牙,牙周病就不會找上門了。

健康盟提醒,牙齒出現任何症狀,一定要找專業牙醫做進一步的治療喔!

資料來源: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06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