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根管治療
《保健》處置得當根管治療成功率極高(2019/05/21台灣新生報)
◎記者 戎宿安 2019年5月21日 上午12:00
根管治療又稱牙髓病治療或齒內治療,也是俗稱之「抽神經」,這屬於是牙科醫療中諸多細分科之一,根據三總牙髓病科的資料來看,根管治療能夠挽救齒髓組織已受感染或壞死的牙齒能夠繼續留存於口腔中,維持咬合功能,以避免被拔除的宿命。
整個根管治療過程,首先需摘除位於患牙內部已受創的齒髓組織(主要是血管,神經及纖維等結締組織),繼而逐步將該組織原本所在的髓腔空間消毒乾淨,並適當的擴大成形,最後再選用不具刺激性或能與周圍骨組織相容的材質,緻密地封填這個已被清潔成形的髓腔空間。
一般來說,根管治療的過程處置得當的話,根管治療是一個可被預期且成功率極高的醫療行為,這往往是保留牙齒免遭拔除的最後且唯一的選擇。
在開始根管治療前,必要時醫師將會給予局部麻藥注射,若是治療牙因齲洞過深或齒冠結構缺損太大,醫師還會先以銅環帶或適當的復形材料暫時修補該治療牙。隨後安置橡皮防濕布障,以便能夠徹底隔離該治療牙與其他口腔組織,然後才開始進行髓腔窩洞的開擴準備。
偶而在療程中,治療牙會有些許刺痛感或在療程後一至兩天,會有間歇,短暫性的壓痛,不適感,這些都是根管治療的正常反應,與患牙在接受治療前的嚴重情況以及病患本身生物機能的反應有關,並不會影響到最後治療的成功。所以醫師在需要時,會建議患者服用適當的藥劑,而在特殊情況下,若是醫師判斷該治療牙在等待治療時會有化膿的傾向,將會在齒冠上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窩洞,以防可能隨之而來的劇痛及腫脹,此時便要記得應經常以溫鹽水漱口,以避免該窩洞因食物殘渣或異物堵塞而發生腫痛現象。
在經過傳統根管治療後仍有不適,或患齒有無法接受傳統根管治療的情形,可考慮進行根尖周圍手術,這想手術是在局部麻醉後,將牙齦翻開,少量磨開病灶周圍的齒槽骨,在顯微鏡下,清除牙根尖周圍的病變組織,送交病理檢驗,且切除部分牙根,並對牙根進行逆向根管封填,最後加以縫合。
患者在術後可能有疼痛及腫脹現象,可用藥物及適時配合冰敷及熱敷,來緩解其他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包括手術區滲血、顏面瘀青、術後感染、部分皮膚感覺麻木等症狀。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4%BF%9D%E5%81%A5-%E8%99%95%E7%BD%AE%E5%BE%97%E7%95%B6%E6%A0%B9%E7%AE%A1%E6%B2%BB%E7%99%82%E6%88%90%E5%8A%9F%E7%8E%87%E6%A5%B5%E9%AB%98-160000058.html
「抽神經」到底在抽什麼?醫「3點解析」:別再誤會了!(2019/05/21 ETtoday健康雲)
2019年05月21日 07:33 文/張添皓醫師
抽神經的「抽」是什麼意思呀?
就是因為早期的時候,誤以為牙齒會痛,就是牙齒裡面那一條神經壞掉,只要抽掉就不會痛了。就像我們屋子裡的電線壞掉,把壞掉的電線「抽」出來就可以了。所以,才有所謂「抽神經」的用詞。
但隨著近代研究進展,對於牙齒裡面的神經,卻已經跟早期的觀點有所不同了。現在我們醫師所說的根管治療、或牙髓處置、牙髓病治療,就是剛剛拖鞋哥口中的抽神經。不過呢,為了溝通方便我們醫師還是常常會用「你的牙齒要抽神經」來表示;這也而常常造成大家醫師病人之間的誤會。
至於拔神經、或毒神經,而已經越來越少聽到了,畢竟時代在進步了。
抽神經的「神經」是不是一條可以被抽出來的東西嗎?
不是的,您所謂的抽神經中的「神經」,學術上精準的稱呼是「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
我們一張開嘴巴,看到嘴巴裡面白白一顆一顆的牙齒,其實大多是牙齒的牙冠部分,也就是牙齒的頭。而牙齒的身體與腳〈我們稱之為牙根〉是埋在齒槽骨與牙齦裡面。〈請見下圖〉
而牙齒是屬於一種封閉的結構,牙冠外面一層是很硬的牙釉質、與稍微不太硬的牙本質。而牙根外面,則是牙骨質與牙本質結構。整個牙齒內部裡面的空腔,我們稱之為牙髓腔。
這個空腔裡面的內容物,我們統稱為牙髓組織,其中大致包含有神經、血管、淋巴以及其他的附屬組織。最重要的是,牙髓組織與牙本質共同組成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
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有什麼功能呀?
這牙髓組織,負責我們牙齒的一部分感覺、及給予牙齒養分、防衛、生長的一些功能。而這感覺功能,就是讓我們牙痛、牙酸、牙齒敏感、甚至在牙醫師做活髓測試時主要檢測的部分。
而您口中說的「神經」,只不過是這個「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中,眾多內容物的「其中一種」。不僅如此,這神經也是非常纖細,肉眼根本看不見。
偶而在根管治療過程中,醫師碰巧「抽」出一條粉紅白嫩軟軟像水雉或是一坨紅紅的東西,但這也要運氣夠好,才能完整地拉出這一團東西;這一坨就是混和著「神經、血管、淋巴、感染物質…等」牙髓組織,而不是真的有一條蟲,在把你的牙齒吃到蛀牙。
您應知道的三個關於「抽神經」
●「抽」這個詞,是指「治療」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醫師所說的根管治療、或牙髓處置、牙髓病治療。
●「神經」,只不過是這個「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中,眾多內容物的「其中一種」。
●「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負責我們牙齒的一部分感覺、及給予牙齒養分、防衛、生長的一些功能。
作者簡介_張添皓醫師
現職:新竹國泰醫院牙科主任/牙髓病根管專科/顯微鏡輔助檢查暨應用、臺大醫院牙科部兼任主治醫師、臺灣大學牙醫校友總會理事、中華牙醫學會副秘書長、新竹市牙醫師公會理事
學經歷:臺大醫院牙科部專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牙科部總醫師/住院醫師、臺大醫院牙髓病科總醫師/專科醫師訓練、國立臺灣大學牙醫專業學院、德國徠卡顯微認證 (Leica Microscope Dentistry)
專科: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521/1448725.htm
《社評》健保給付點數低 根管治療慢慢等?(2019/05/06台灣新生報)
2019年5月6日 上午12:00
民眾是否發現,蛀牙就醫須接受的根管治療,通常必須「排隊」二、三個月才輪得到?若是不想排隊,大致有幾個選擇,第一是可至牙科診所夜間時段,但平均需排隊一個月,若病情較「複雜」,診所醫師不會主動提供治療,而是依規定幫病人轉診至其他醫院,病患幾經往返,就醫時效形同回到原點,延誤病情。
所謂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只要真牙牢固即可幫助保留真牙,而病情複雜者的第二選擇,則是尋找高階顯微根管治療診所,只是顯微根管可能需自費,一顆牙費用約一萬元上下,療程複雜上看二萬元,還不包含假牙等費用,病患荷包肯定大縮水。
第三選擇則可選擇拔牙根除牙痛,以大醫院來說,通常一周內就排得到,只是每次蛀牙都選擇拔牙,只怕到最後即成「無齒之徒」,雖此言過了頭,但因拔牙後可植牙,又將是一筆更昂貴的費用。
第四是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直至輪到治療為止,只是服藥二、三個月不但傷身,也對身體造成沉重負擔,且藥效一過,「椎心」牙痛再現,甚至痛到要人命,試問有幾人能撐得過漫長的等待?
據北市某醫學中心分院牙科護理師私下透露,前往就醫接受根管治療的病人當中,約有七、八成都是拿轉診單過來的,每位病人還是須要「排隊」二、三個月,且這些病人都是病情較「複雜」者,顯示醫師供給量過少,無法負荷病人需求。
話說回來,為何這些專科牙醫師人數越來越少?據新北市某大醫院牙醫師表示,因健保給付點數較低,牙醫師不願選擇從事根管治療,這就是雙北市根管治療現況。簡單來說,政府再不想出辦法、拿出對策,恐怕繼內、外、婦、兒、急診等「五大皆空」之後,又要發生沒有根管治療牙醫師的人力荒!
有點年紀或老一輩的人,其實都有類似經驗,以前不管到診所或醫院,牙醫師都會直接幫你根管治療,相較現在牙科診所的扭曲現象,莫非病患只能發思古之幽情,懷念當年便利的根管治療?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7%A4%BE%E8%A9%95-%E5%81%A5%E4%BF%9D%E7%B5%A6%E4%BB%98%E9%BB%9E%E6%95%B8%E4%BD%8E-%E6%A0%B9%E7%AE%A1%E6%B2%BB%E7%99%82%E6%85%A2%E6%85%A2%E7%AD%89-160000636.html
怎麼知道該「植牙」還是做「根管治療」?30年資深牙醫師的真心勸告(2019/3/7信傳媒)
2019-03-07 09:48
台灣隨著人口老化日趨嚴重,促使牙齒修復、假牙與植牙的需求增加,也更加重視口腔的美觀與疾病預防。許多人為了牙齒問題煩惱不已,卻又不知道該做怎麼樣的處治最適當,也深怕把錢砸下去後沒有得到好的成效……
以牙科來說,最常碰到的莫過於蛀牙到底要不要拔掉?有些狀況以根管治療即可,若是原本牙齒已蛀掉或喪失功能,假牙或植牙則是另一個選項。
牙醫師表示,「根管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清除不健康的組織與細菌感染,以恢復或維持牙周膜與周邊齒槽骨的健康,並保留下自然牙;「植牙」的原理則是把鈦金屬做的人工牙根植入口腔齒槽骨中,當作類似牙齒的原有牙根,等3-6個月植體與骨頭緊密結合後,在鈦金屬牙根上製作假牙,以恢復其美觀及咀嚼功能。
不過究竟什麼狀況還可以做根管治療,哪些狀況可能要做植牙?也有許多人做完根管治療還是會痛,怎麼知道這個療程是否有做完?《信傳媒》專訪到擁有近30年牙醫資歷、現任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牙體復形科科主任謝義興,來一一解惑……
什麼狀況要做根管治療?什麼狀況該植牙?
問到謝義興,什麼狀況下還能做根管治療,哪些狀況就必須要做植牙了?
「原則上如果有機會留下來,我們一定是盡全力把它保留下來,除非這個牙齒的牙根已經有問題、都蛀掉了,才會考慮植牙或其他方式。」他解釋,通常牙髓發炎後,會漸漸產生毒素導致牙髓壞死,進而造成牙根尖周圍的病變,這時要接受完整的根管治療才能解決。
謝義興也強調,拔掉的牙齒一定要趕快重建起來,「因為牙齒留下來就是為了要能夠繼續用,要有功用性在。譬如右邊牙齒拔掉一顆,吃東西時可能就習慣用左邊,造成牙齒磨損程度不一樣,關節也會出問題。最主要要讓牙齒恢復功能、減少併發症。」
他進一步說明,在診間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病人拔掉牙齒的前或後牙歪掉,上面下面的牙齒就會對咬,「一來是縫隙不容易清潔,再來牙縫變大可能還會導致牙周病,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拔一顆牙,整個牙齒的平衡就會破壞掉,所以現在不重建,等到下定決心、併發症出來就會困難重重,我們常遇到的是錯過黃金時間,想重建都無法了。」
根管治療完還是會痛…怎麼知道療程是否有做完?
至於根管治療完,有些人還是會痛,怎麼知道這個療程是否有做完?
對此,謝義興解釋,「第一、在治療過程當中,會進行3-4次的約診,當中會去看病人症狀有沒有改善,包括腫痛是否有比較消了。第二、是看X光片,比如根管的話大多在X光片可以看到牙根底部有一些陰影,陰影就是代表骨頭在發炎、有細菌感染,我們在治療過程就會比較那個陰影是否有比較消、比較沒那麼暗。」
透過這兩階段的檢查後,「再來是在根管清洗跟消毒的清創過程中,會用一些試紙去看底部,若底部沒有再發炎流血、也沒有分泌物,裡面也都沒有什麼惡臭,觀察3-4次後就會封填起來。」謝義興表示。
數十年前,根管治療的過程非常疼痛,令許多人卻步,但隨著牙科技術及局部麻醉的進步,謝義興表示現在絕大部分的人不會在治療過程中感到痛楚。不過他也提醒,在診療期間該顆牙齒因感染無法控制,導致嚴重疼痛、化膿,牙齦腫脹變形,甚至有出現發燒、疲倦等情形,要馬上與醫師聯絡做緊急處理。
修復的牙齒能維持多長時間?
至於修復過的牙齒能維持多長的時間?謝義興表示,治療過後的牙齒仍然有機會發生齲齒(即蛀牙),所以良好的口腔衛生及定期的口腔檢查仍非常重要,「只要妥善保養,經過治療與修復的牙齒還是有機會陪伴終身。」
牙齒疼痛的原因通常是牙髓等組織受破壞及感染,根管治療能清除這些有問題的組織並清潔患處,避免感染擴散、舒緩疼痛。「在早先一步,根管治療應該有機會可以好好做、可以留下來的牙齒,都莫名被拔掉了,有些其實留下來的機會很高的,但大家不願意去做,我覺得這也是在體制上要再改善的地方。」謝義興強調。
他也提醒民眾,口腔是身體最多細菌的地方,雖然每個人的牙齒好壞跟先天免疫系統有關,「但再怎麼好還是要靠後天維持住,唯有每天認真的做口腔清潔,才是讓牙齒以至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醫師小檔案_謝義興
現任: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牙體復形科科主任
學經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訪問學者、國家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學士
專長:根管治療、口腔及牙齒疾病診斷、家庭牙醫、一般牙科治療、人工植牙
資料來源: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4540
顯微鏡助放大視野 提高根管治療成功率(2019/2/18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19年2月18日 上午9:15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牙髓因為齲齒、外傷或其他因素造成發炎、感染時,需要根管治療,但牙髓根管系統微小且複雜,無法單靠肉眼辨識,有時面臨治療失敗的情況。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許容福指出,近期的研究指出,和未使用放大設備的根管治療相比,這時可透過顯微鏡輔助治療,提高治療成功率。
臼齒悶痛難耐 顯微鏡輔助治療
一名40歲陳小姐,半年來因右側上顎第一大臼齒出現悶痛,赴診所接受多次根管治療,但卻遲遲未見效,直到赴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就診時,從牙科X光檢查發現,三個牙根內有各自的根管充填材料,且透過牙科手術顯微鏡檢查,使用超音波器械移除鈣化的組織,可見第四個未曾經治療過根管,便再施以非手術性的根管治療,患者症狀順利緩解。
牙科手術顯微鏡 放大肉眼25倍
牙科手術顯微鏡不僅提供放大倍率,加上充足光線下,能將視力放大到肉眼的25倍甚至更高倍率,有效輔助醫師診斷與治療;許容福醫師表示,牙科手術顯微鏡輔助牙髓病科治療的項目,又分為非手術性根管治療及手術性根管治療兩種,其中非手術性根管治療,能運用於確認根管的位置、修補病理性的吸收穿孔或是根管治療失誤造成的穿孔、輔助根管治療疾病診斷以及移除妨礙根管治療進行的內容物等項目。
找出非手術治療失敗原因
至於當牙齒經根管治療後,仍達不到療效時,這時就可透過手術性根管治療,以解決根管內感染無法清創完全、根尖外感染、囊腫及異物反應等問題;許容福醫師指出,目前再加上顯微鏡的輔助下,與未有視力放大設備時的手術性根管治療相比,不僅能提供醫師良好視野,檢視非手術治療失敗原因,也能減少手術中移除過的骨質,並降低牙根尖切除的長度與切除的水平角。
運用顯微鏡手術 提升牙齒存活率
根據研究指出,比起傳統的根尖手術,若輔助使用顯微鏡手術,能有效提升牙齒的存活率;許容福醫師呼籲,透過牙科手術顯微鏡的應用,不需再憑著牙醫師本身的經驗執行,因視野的放大,讓醫師可直接了解病因,對症下藥,不僅提升根管治療的效益,也提高治療成功率,是病患的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http://www.healthnews.com.tw/index.php/news/article/41259
影/牙痛一直看不好 原來牙齒裂了醫生沒看到(2019/2/12聯合報)
2019-02-12 12:00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
台南市50歲林姓婦人牙痛多日一再看牙醫都治不好,最後以牙科手術顯微鏡找到位在牙根管內裂痕,確診「裂齒」拔牙治療後痊癒。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許容福今天示範如何以顯微鏡輔助治療,他表示使用顯微鏡可有效減少誤判與療程,增加牙齒存活率,但因相關顯微耗材健保不給付,目前每顆牙完成治療約須自費7千到9千元。
許容福表示,林姓婦人因咬東西就牙痛,診所醫師檢查及X光片都沒發現異常,轉診到奇美醫院才以牙科用顯微鏡發現,經甲基藍液牙齒上染色後檢查,才發現一條橫跨牙齒裂痕,且已深入根管內部,已不適合保留,拔牙及製作人工牙改善。
他說,裂齒通常因外力或硬物造成,較難肉眼察覺;且除非已裂一段時間位移,否則X光檢查也難發現,病人使用裂齒咀嚼咬常會疼痛,如果長時間未改善就應提高警覺。
許容福指出,牙科手術顯微鏡大幅提檢視牙齒細部狀況能力,每套數百萬元已成牙髓重要治療儀器,但因醫師需經兩到3年專業訓練與經驗累積,部分療程自費,目前仍多由牙髓病科專科醫師使用,因牙髓根管系統細又極複雜,無法肉眼辨識,治療失敗也常因根管清創不全,顯微鏡輔助因而明顯提高成功率。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3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