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雷射
雷射促象牙質形成 替代根管治療(2014年6月1日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2014.06.01 04:45 pm
透過雷射促進幹細胞形成琺瑯質內部的象牙質,可望取代被許多患者視為畏途的牙科「根管治療」。美國哈佛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科學:轉譯醫學》的研究,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在牙髓組織受細菌感染而發炎時,低強度雷射可促使牙髓深層的幹細胞形成新的牙髓質,取代發炎受損的牙組織,則無需進行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
為避免齲齒造成細菌入侵牙髓腔、破壞牙根尖等構造,以致必須拔除整顆牙齒,臨床上多會進行去除發炎的牙髓組織、沖洗患部並封填的根管治療,而若牙髓發炎未及時治療,除劇痛及牙齦腫脹外,可能加劇牙根周圍骨質缺損,甚至會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或骨髓炎。
根管治療雖能保住牙根,但畢竟是以牙科用的黏合劑等人工材質取代原本的牙髓組織,牙齒會變得較脆弱,需重塑牙冠或是加裝牙套,才能維持正常的咀嚼功能;哈佛團隊則發現,低強度雷射可刺激牙髓深部產生氧離子、過氧化物及自由基等「活性氧化物質」,活性氧化物質會促進牙髓組織分泌一種稱作「甲硫氨酸」的胺基酸,甲硫氨酸再促使能夠刺激幹細胞分化為象牙質的乙型轉化生長因子分泌。
研究人員在實驗鼠的大臼齒上鑽開小孔露出牙髓,在使用雷射照射發炎的牙髓12週後,小孔及周圍患部都長出新的象牙質。哈佛牙醫學院、美國國衛院助理研究員普拉維恩阿拉尼表示,雷射幹細胞療法已在實驗室分離出的人類牙髓組織獲得初步成功,且由於人類牙齒體積遠大於囓齒類,在雷射操作的精準度及「劑量」上都更容易調整,可望成為根管治療的替代療法。
阿拉尼指出,該療法毋須從體外注入幹細胞,而是促使原本就存在於牙髓深部的幹細胞形成象牙質,但若牙髓周圍組織都已壞死,雷射依然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阿拉尼等人目前僅能刺激新的象牙質形成,尚無法修補受損的琺瑯質,英國倫敦學院大學國際實證口衛中心主任伊恩尼德曼則強調,該療法必須克服無法形成完整牙齒構造的問題,才有機會進入人體試驗。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713756.shtml
雷射治療真有效? 醫師:重度牙周病仍需開刀(2014年3月31日中時健康)
【中時健康 王宇仁/新竹報導】2014.03.31
近年來國內興起了一股雷射治療風潮,舉凡減脂、除疤、矯正視力,甚至牙周病都可借助雷射來改善。許多牙醫診所也紛紛以雷射治療為號召,強調無痛、不需開刀,藉此吸引患者上門。但是,雷射治療真的如此完美且人人可行嗎?
品御牙醫診所張仲義醫師指出,雷射治療牙周病在牙科已行之有年,臨床顯示,雷射確實具有滅菌,提升自癒與再造能力的作用,但程度有限。特別是重度牙周病患者仍需接受傳統的翻瓣清除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雷射只能作為輔助。
以現況來說,牙科診所常用的雷射治療儀器大約可分為固體雷射(鉺雅各雷射、水雷射等)、氣體雷射(二氧化碳雷射)以及二極體雷射等三類。不同的雷射其波長(能量)不同,用途亦不同。其中,鉺雅各雷射與水雷射的治療強項在於削切牙肉與骨質,二氧化碳雷射也用於削切牙肉,二極體雷射則用於殺菌與促進血液循環。
目前市面上可見的鉺雅各雷射與水雷射能量相近,除了可進行精細的切割動作外,其治療過程出血少、疼痛低,切割出的牙肉形狀平滑,比刀片切割來得漂亮,又不會像傳統電刀切割一樣,常因熱量擴散引發疼痛或是導致大出血,因此廣受歡迎。
不過,張仲義醫師強調,切割牙肉與骨質的雷射在滅菌的效果上相對較差,這時可利用殺菌作用相對較高的二極體雷射輔助治療牙周病。二極體雷射配合亞甲藍,對藏於牙周囊袋深層死角的牙菌斑,可有效加以消滅(又稱光動力雷射殺菌),同時單獨的二極體雷射也可改善潰瘍、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術後傷口癒合。
值得注意的是,要是牙周病的問題嚴重,光靠二極體雷射滅菌仍是不夠的,還是得採用傳統的翻瓣手術,也就是翻開與修整牙床,清除感染組織,再進一步搭配雷射協助滅菌,提升治療的效果。
張仲義醫師分析,通常規模較大的牙醫診所或大型醫院都會同時擁有用於切削牙周以及輔助滅菌的雷射儀器,而一般治療牙周病的診所則至少設置ㄧ部二極體雷射,美容牙科則多選購水雷射儀器,民眾可依自身的狀況,將雷射儀器列入參考。
張仲義醫師強調,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牙周病的治療其實有其限制。去除牙菌斑,徹底保持口腔衛生固然能有效控制牙周病,但有些死角一旦遭到侵入,因細菌難以百分之百控制,即使用雷射也難以阻擋牙周的持續破壞。部分民眾誤以為雷射治療可以一勞永逸,其實雷射只能當作輔助工具,牙周病治療還是必須回歸傳統的深部刮除。因此期望民眾對於雷射不要有過度的迷思,應慎選有經驗的牙醫,錯用雷射取代手術,反而引起齒槽骨壞死、拖延病情的不良後果。
最後,膺復假牙專科醫師鍾泰豐提醒,不少患者因為認知不足,輕忽刷牙流血、牙齦腫脹等牙周病的症狀,直到牙齒動搖、掉牙等重度牙周病侵襲時,才急著尋求醫師協助,這時就得花更多的時間與金錢進行治療,且未必能挽救。因此,定期的洗牙、維持清潔才是預防之道;若是已患上牙周病,在治癒後仍得維持口腔清潔,馬虎不得,才能真正擁有寶貴的牙齒健康。
資料來源: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0&id=17703
探索口腔顏面美容醫學 牙藝魔法師—潘韞珊(2014年1月7日醫美時尚1月號)
2014/01/07
一般人都對看牙醫心懷恐懼,但我們其實都該深感幸福,因為在牙醫師們的辛勤精進下,台灣的口腔顏面美容醫學早已不輸亞洲各國。
今年起最新的《名醫專欄》邀請潘韞(音同「韻」)珊院長探討台灣的口腔顏面美容醫學,為你揭開台灣口腔醫學的趨勢與驕傲。
台灣的口腔顏面美容醫學絕不輸韓日,身為牙醫師且不是在台灣土生土長,同時又是女性的我,最有資格說這句話。由於經常受邀至國內外演講現代創新整合的牙科新知,在牙科與醫科的醫學美容研討會中,親眼看到各國及台灣醫師的各種美塑技術,發現台灣的整外、醫美醫師的臉部重塑美學經驗豐富,且醫療技術底蘊深厚,治療作品更有自然柔美感,原因是台灣有著近百年的醫療技術的傳承,且有不少技術更與歐、美、日同步,在謙虛學習、沒有本位主義的情況下,輔以台灣醫師自身創新的整合技術,治療結果往往更勝韓日,這就是愈來愈多亞洲各地,如星、馬、港澳、大陸、日本等民眾越洋來台進行各種醫美、牙科療程的原因。
現今醫美「新寵兒」 口腔顏面美容醫學
因為臉部美學是全身最容易被注視到的,而牙齒的「美觀與健康」更是愈來愈受到廣大民眾的重視,加上不少螢光幕上的影星藝人以及政商名流,都有做牙齒美白貼片或是矯正改造等,甚至有植牙重建的資深影星改造完成後魅力更勝,而身為牙醫師的我,了解到現代創新整合的牙醫學與過往傳統牙醫學大為不同,也更被牙科與醫科的醫師們所認同。我深知身體各個部分是無法嚴密切割的,其實牙齒與身體的健康有著極大關聯,而臉部當然也是無法切割的,牙齒在臉部的動態美感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比例,全臉中唯獨牙齒無法上妝,如果患者有嚴重的缺牙,可能會導致顏面凹陷或不對稱,如果不先重建牙齒實難單靠醫學美容方式改頭換臉,如果有大暴牙的人不先處理暴牙,也難靠醫學美容變美變漂亮,這都因為下半臉在臉部美學中有如「地基」般的重要地位所致,地基歪斜或不對稱,則無法建構美麗對稱、耐看討喜的臉龐。
大暴牙免開刀的秘密
現代牙醫學的創新整合技術,透過「雷射牙齦修型」,大暴牙不用進開刀房也可以輕鬆變型男、正妹,透過重塑「魔法微笑十字線」,歪斜的下半臉也能快速改正,而牙齒偏黃、偏灰、牙縫過大導致漏財、觀感、工作運不佳等,都可以透過美白貼片輕鬆的改善,「微笑曲線」更是現在民眾爭相追求的美容牙科療程。有時候當牙齒處理完成後,我發現患者下半臉的輪廓、線條,或口周的表情肌不盡理想或不夠對稱,其實都可以透過現代微整形的真皮填充物或肉毒桿菌(Botox)來拉提或放鬆肌肉,改善不對稱等問題,幫患者輕鬆改造一個完美的微笑曲線及下半臉。
牙科與微整形的緊密結合
締造更完美的治療效果
牙科與微整形的緊密結合,最終是希望給患者一個更完美的治療結果,創新的念與整合的技術是廣大民眾與醫師的一大福音。2011年潘韞珊院長積極推動牙科與微整型醫學會的共同研討,會中牙科與醫美醫師有了第一次的接觸,她與與黃奇卿,楊明德,葉泰榮等醫師蒐集了歐美各國牙醫師從事口腔顏面美容醫學的治療情況,由潘韞珊院長帶著資料及自己的臨床案例到衛生署,希望讓政府知道這是一個世界潮流,台灣應與世界接軌共同為廣大民眾創造出更好的醫療品質及治療結果。此舉得到石崇良處長的正面回應,醫科學會也表認同,終於把1980年至2012年的牙醫師執業範圍從「只可治療牙病」修改成「可進行牙科處理後的延續性處理」,此行政命令的修改與更正,相信是台灣牙科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使台灣的口腔顏面美容醫學向前邁出一大步,也導致牙醫師與微整形、整形外科等學會的共同研討日益頻繁,相互學習及了解,知道更多在學校未曾提及的顏面美學與功能整合的新觀念,讓台灣口腔顏面美容醫學的進步神速,在臉部美塑的觀念及技巧有更緊密的結合。各科醫師們的臉部美塑整合觀念越來越強,治療結果更具自然柔美感,讓各國越來越多民眾認為我們的治療結果更勝韓日,潘院長表示,「希望透過醫、牙各科醫師的共同努力,讓台灣的軟實力能被世界看得見!」
資料來源: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977
護牙新突破 雷射照5秒強化結構(2013年9月26日自由時報)
2013-9-26 記者謝銀仲/嘉義報導
牙齒塗氟是預防蛀牙主要方法之一,但牙齒表面的氟化物易磨損,一直是牙醫界難解習題。中正大學與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經多年研究發現,僅需5秒鐘雷射照射,就能增加類氟化鈣沉積結構強度(也就是牙齒塗氟層不易被磨損、更堅固),達到護牙效果。
中正與成大研究 刊登頂級期刊封面
這項研究受到牙醫領域頂級期刊《JDR(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牙科研究期刊)》認同刊載,做封面故事。
由中正大學機械系教授鄭友仁、博士生林聰廷與成功大學醫師謝達斌等人組成的「古生物與現代牙齒特性」研究團隊發現,CO2(二氧化碳)近紅外光雷射可被大部分的牙齒琺瑯質吸收,而脈衝式設計可降低因熱能累積所引起破壞牙髓腔的風險。換句話說,就是可以使牙齒更堅硬,但又不會傷害到口腔的軟組織如牙齦等,防齲齒效果更好。未來可移轉至臨床醫療使用。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26/today-health6.htm?Slots=BHealthMore
新式「水雷射」 植牙只要2個月(2013年6月6日蘋果日報)
2013年06月06日18:21
一名旅居巴拉圭20多年的陳姓女子(50歲),2個多月前在巴拉圭自家中吃花生時,右下方臼齒突然斷裂,後來才發現,原本在牙套內的臼齒,早已不堪使用,後來她打聽台灣的植牙價格只要巴拉圭的一半,於是她在2個多月前返台,到台中大甲光田醫院接受牙醫治療。
由於一般植牙需耗時6個月,但陳婦只有2個月的時間可以留在台灣,最後使用「水雷射」結合無痛微創植牙技術,在2個月內完成植牙。
光田醫院口腔健康美學中心任徐士桓說,水雷射是利用水結合雷射來處理口腔軟硬組織,可以吸收一般雷射切削時產生的熱與震動,更有助於傷口的復原。
徐士桓並呼籲,民眾不論年紀大小,每半年應該看1次牙醫,才能讓牙齒接受最佳的照護。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30606/183815